首页 新闻资讯深圳资讯正文

扶贫合作 | 扎根康巴高原 书写无悔青春——深圳援派甘孜干部工作纪实

小鹏 深圳资讯 2020-08-24 07:18:22 6275 0 黄斌甘孜农民

2014年起,按照中央和广东省对口支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工作安排,深圳市对口支援甘孜州的石渠县、德格县和甘孜县。深圳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援川工作,于2018年选派3名处级干部分赴石渠、德格和甘孜县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具体负责对口支援工作。3名深圳援川干部从南国海滨走进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他们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畏艰苦,积极融入当地干部群众,全力帮助当地发展,在康巴高原书写无悔青春。



深圳援助甘孜县雅砻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料图片)


驱虫病,领致富,提升民生福祉


“之前在培训班上,不少甘孜州的领导得知我要去石渠,都说‘要保重身体’。”深圳市援川干部,现挂任石渠县委常委、副县长的黄斌说,一开始不太明白,后来才知道石渠县不仅海拔高,还有非常严重的包虫病问题。


以前石渠县农牧民主要饮用浅表井水和地表水,高原上水的沸点仅有80多度,没办法杀死虫卵。在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前,石渠县10万人口中,包虫病患者就有5600余人。一旦患上包虫病就难以根除,只能依赖手术和药物抑制,所以,石渠县因病致贫现象比较突出。


“民生是第一要务。”黄斌说,包虫病是石渠县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我们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为群众打深水井,并为每口井配上过滤设备,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得到了有效阻断。”


“以前我们乡的包虫病发病率在7.5%左右,现在已基本得到了防治。”瓦须乡党委书记拉吉泽仁说,瓦须乡是石渠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距离县城约130公里,黄斌多次到乡里走访,推动建设了40多口深水井,如今居民都用上了干净的水。


自推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来,石渠县建设深水井750个、自流引水10处,解决了9万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县89个定居点及集中地区农牧民群众的安全饮水得到了全部解决。如今,石渠县6-12岁儿童的包虫病检出率为零,孩子们的健康得到了保障。


除了包虫病,让黄斌时刻牵挂的还有如何让当地群众就业创收。石渠县属“三区三州”的深度贫困县,全县贫困村112个,建档立卡5763户24426人。当地群众的劳动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外出务工意愿也不强,加上缺乏产业支撑,增收途径有限,每年多通过挖虫草、菌子贴补家用。


黄斌说,石渠县作为三江之源,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产业、实现农牧民就近就业是一个难点,“经过多方调研,我们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在金沙江畔建设邓玛生态园,发展现代化农业,让老乡们挑上‘金扁担’。”


生态园里,广东省和深圳市投入4100万元帮扶资金,援建了贫困村绿色蔬菜基地,2018年-2020年建设冬暖式大棚100栋。在黄斌的推动下,生态园引进了农业龙头公司运营,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如今,这里已成为石渠县和青海玉树州等地的果蔬供应地。


“以前当地农民主要种植冬小麦和青稞,技术比较粗放。”生态园负责人介绍说,以冬小麦为例,最高的亩产八九百斤,除去劳动力投入后所剩无几。园区启动后,2019年总产值达到4046.32万元,已解决了600人的就业问题。


来自正科乡曲德村的拉姆,如今是生态园里负责种植西葫芦的工人。她说,现在每月工资是4500元,加上土地流转的收益,每年可以收入六七万元。


黄斌说,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一方面使得农牧民和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帮助农牧民转变为现代农牧业产业工人。此外,在生态园里还专门建设了23个大棚,提供给有意愿、有能力的农牧民,免费给他们提供种苗、化肥、农药,手把手教技术,培养懂技术、懂市场的“致富带头人”。


去年,石渠县圆满完成了贫困县摘帽的目标任务,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至0.42%。不过,黄斌的扶贫工作并未结束,他将继续在雪域高原深耕,带领藏族同胞一起奔小康。



学语言,融生活,用行动树口碑


德格县委书记嘎绒拥忠说,深圳援川干部越过千山万水,用心用情、倾智倾力开展援助工作,已成为两地交流、交往、交融的“友谊使者”。


“你去哪块儿?”在德格县城短短500米的小路上,不少人亲热地与深圳援川干部,挂任德格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曾国辉打招呼,曾国辉也用四川话回应着,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曾国辉讲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深圳的3名援川干部,都是先从语言上融入当地干部群众,与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根本看不出是外乡人。他们还主动融入当地环境,学习当地文化、民风民俗;开展年节慰问,探访贫困群众,走村入户送温暖。甘孜县委书记雷建平说,老百姓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困难,经常找援川干部,这是他们用行动树起的口碑。


山道弯弯,小路泥泞,深圳援川干部,挂任甘孜县委常委、副县长的邹鹏,正前往他定点联系的3户贫困户。贫困户群众看到邹鹏,都热情地将他迎进屋。这样的走访,邹鹏一年不知要进行多少次。


高原反应、饮食、气候,是黄斌初到石渠面临的三大难题。“晚上躺在床上都能听到心跳声,很难睡着。刚开始饮食也不习惯,得了两次肠胃炎,体重一下子掉了30多斤,老婆跟我视频时差点没认出我来。”黄斌说,除了饮食,高海拔地区气候干冷,刚到石渠一个月他就晒得皮肤黝黑,有一点康巴汉子的模样。


用了3个月时间,黄斌渐渐融入了康巴高原的生活圈。“他把石渠当作自己的家。”在石渠县委书记袁明光眼里,黄斌是一位舍小家为大家,用心用情帮助石渠发展的深圳干部。



抓落实,献才智,盘活发展大棋


来自改革开放的窗口、先行示范的特区,深圳援川干部带着务实、创新的基因来到雪域高原,他们深入基层调研,以问题为导向,发挥聪明才智,提出真知灼见,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共推脱贫攻坚进程。


他们积极协调,狠抓督促检查,促进援建项目落地落实。麦宿是德格民族手工艺之乡,深圳投资1400万元在村民家门口援建19间手工艺车间。在深圳援建的甘孜双语寄宿制学校和乡镇卫生院,常常出现邹鹏的身影。深圳的援川干部日复一日地行走在高原,不畏艰险,调研、指导、推进扶贫项目。


他们用真金、真情,让百姓得到实惠感受温暖。雅砻江流域四乡一镇,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是石渠县经济落后地区,今年3月,黄斌在这里的一所寄宿制学校调研时发现,由于自然条件差、教学设施落后、资金短缺,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学校的门窗是单层玻璃,孩子们的垫被是薄薄一层。人同此心,他当即决定用自己的工资资助10个孩子,尽绵薄之力。


格萨尔王城是甘孜县的名片,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邹鹏与当地干部一起出谋划策,提出了不少好点子;曾国辉以产业强化“造血功能”、就业激发“内生动力”,聚焦智力帮扶,提出一系列民生改善的合理化建议,得到德格县委县政府的肯定;通过一年多来的调研,黄斌对石渠的未来发展有了自己的思路。他认为,在中央的政策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规划纲要下,万企帮万村的项目落实到基层,就是百企帮百村。石渠县有112个贫困村,黄斌希望动员更多的深圳企业与石渠贫困村结对子,给予实在具体的帮扶。另外,他认为通过消费扶贫,“内生造血”,能够帮百姓脱贫增收致富。他计划提高产品质量、做好资质认证,将更多绿色环保、富有营养价值的优质农产品推荐给深圳市民,形成稳定消费渠道。


正如德格县长黄杰评价的,深圳派出的干部,来自改革开放的前沿,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先进,让当地干部群众耳目一新。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林捷兴 莘祖轩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本文链接:https://www.szxxw.com/xinxi/5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