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深圳资讯正文

参考消息特稿③“走出去”:深圳特区经验与世界分享

《参考消息》特别策划:“深圳与世界:跨越40年”专题报道之三


【原标题】“走出去”:特区经验与世界分享

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正把深圳和世界联系在一起。


从主动融入世界,到越来越多地被世界所借鉴,作为中国开放前哨的中国经济特区深圳,正形成自己的全球新坐标。


“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曾这样评价。


走出国门,以园区撬动特区,深圳经验正让部分海外合作园区“特”起来。


中白工业园一角(受访者供图)



从蛇口到明斯克:特区模式见成效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诞生于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宣传语,如今用中俄文书写在宣传牌上,矗立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东郊的中白工业园。这里紧邻明斯克国际机场,是白俄罗斯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有“一带一路”明珠项目之称。


五年前,园区里没有一条路,也没有供水、供电和通信设施。从一幅蓝图起步,中白工业园开始了创业之路。


中国招商局集团2015年入股中白工业园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引入深圳经济特区、特别是蛇口工业区的开发建设经验,如今园区已全面完成一期8.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成标准厂房6万多平方米,园区办公大楼、园区公寓、研发大楼等拔地而起。


从蛇口推广的“前港-中区-后城”模式,快速高质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中白工业园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必要条件。截至目前,园区共引进投资项目60个,协议投资额11.7亿美元。


与此同时,与深圳一样,中白工业园也具备了经济特区地位,白俄罗斯在园区大胆进行创新尝试。2018年初,中白工业园被批准为白俄罗斯境内首个区域经济特区,园区居民企业和园区管理主体在物流运输及生产活动方面,作为享受关税优惠的对象,得以最大程度享受欧亚经济联盟的相关海关便利政策。


今年,园区已被白俄罗斯政府列为首个5G试验区和首个无人驾驶车试验区。中白工业园园区开发公司总经理严刚说,中白工业园正从建设期迈向高质量发展期。园区未来将着力发展新兴产业,使中白工业园成为两国扩大区域合作和经贸交流的产业聚集平台。



从深圳到海防:溢出“创新营养”


从崭新的综合办公楼望去,中国多家上市企业的铭牌在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格外醒目。这里有中国电机行业龙头卧龙电气、知名安全气囊生产商华懋新材料、中国制冷电子元器件领军企业之一三花智控等。


在越南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海防,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正在迅速崛起,它是中越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的重点合作项目。


位于越南北部港口城市海防的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受访者供图)


“从2016年12月9日全面开工建设,截至目前,深越合作区完成投资累计约1亿美元,已建产业用房面积超12万平方米。”负责合作区建设与开发的深越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合作区已成功引进28家高质量企业入驻深越合作区,10家为主板上市公司,13家已开工生产。


作为“创新之城”,科技资源丰富的深圳不断溢出“创新营养”,“中国总部+越南工厂”模式成为合作区的重要抓手。在28家入驻合作区的企业中,来自深圳的占比一半。


记者了解到,一些入驻园区的企业是产品出口欧美的外贸型企业,研发中心、运营中心、营销中心等在国内,在合作区租赁或建设生产基地,开展订单生产工作。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合作区正按照打造“一带一路”示范园区的要求,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发展平台,预计2022年可完成园区的整体建设,建成后将为当地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



“深圳模式”:以园区撬动特区


经济特区一般指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往往由各种各样的园区构成。不少专家认为,相较而言,中国通过建设经济特区掌握完整的园区开发建设管理运营知识体系,中国的园区种类和方案明显多于西方,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可选择的空间更多。


在深圳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副院长韩终雪看来,深圳是中国园区种类最齐全的城市,深圳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这套产业体系和产业体系背后的产业园区。


“深圳是个产业园区种类齐全、数量众多的大城市,它的辉煌背后是若干个产业平台以及3000个产业园区在支撑着整个经济的发展,通过3000个产业园区将各类产业分别装入不同的产业空间里,让产业之间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韩终雪说。


从白俄罗斯到越南,再到其他国家,通过园区撬动特区,“深圳模式”有望为发展中国家解决低经济增长问题,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实现自主增长,摆脱贫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特区“走出去”不是一味地援助,而是要通过“走出去”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增长。


不少专家建议,基于中国建设经济特区等经验,海外国家和地区为更好地借鉴“深圳模式”,宜各自出台适合自身情况的经济特区法,做好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并及时设计三个方案(商业模式方案、融资方案、管理运营方案),助力经济特区模式更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内容来源:参考消息 新华社

作者:刘劼 孙飞  魏忠杰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本文链接:https://www.szxxw.com/xinxi/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