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深圳资讯正文

深圳谱写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三尺讲台,见证一个城市的奋进与巨变。40年,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深圳的基础教育逐步形成崭新发展格局,风劲扬帆、谱写新篇。



均衡发展:优质学位力争实现“深圳式超越”


文华路,是深圳市南山区的一条小路。道路两旁古木参天。从文华路进入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是另一片生机蓬勃的天地。建校25年来,学校已逐渐发展为包含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共18个办学单位的现代化集团学校。


“集团化办学不仅从规模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从质量上保证新加入分校的办学水平,而且从师资上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整体快速发展,从管理上提升资源的系统聚集效能。”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校长夏育华说。


在集团化办学理念下,深圳市基础教育资源像树林一样,生长得郁郁葱葱。数据显示,特区建立之初,深圳教育起步于边陲农业县的家底,只有6万多名学生、3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今天的深圳,已有中小学和幼儿园2593所、在校生209.2万人。


城市吸引力带来人才会聚。为满足市民的学位需求,深圳学校改扩建按下加速键。近5年,深圳市累计完成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84所,新增学位25.6万个;新增幼儿园347所,新增学位10.7万个。近5年,深圳市基础教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918.48亿元,年均增长26%。


通过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深圳进行了一场基础教育发展攻坚战,通过集团化办学、新建学校等多种方式,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扩大中小学教育规模,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正在力争实现教育资源的“深圳式超越”。



包容发展:心手相连传递城市温度


在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的玉律社区,有一座花园一样的玉律学校。窗明瓦亮、流水潺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这所学校占比达88%。一年级学习想象儿童画、二年级做创意手工、三年级学习水墨画、四年级学习艺术设计……学生们不分户籍,接受同样的教育,共享深圳发展红利。


玉律学校校长王婷介绍,多数学生随父母租住在城中村,家庭条件不太好,在深圳缺乏融入感。学校的艺术教育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握上画笔,弹奏乐器,穿上舞鞋,接受高品质艺术教育。


家长们也用实际行动默默回馈。每天早7时,40多名身着红马甲的家长护送学生安全上学,其中不乏“资深家长”,比如徐芷凌的妈妈,孩子已从学校毕业多年,她仍每天风雨无阻为学校的孩子们爱心护航。


深圳流入人口规模大、比例高、增长快。深圳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1343.88万人,其中非户籍人口849.1万人,占比超63%。


“每一个来深圳打拼的人都是深圳人,我们高度重视其子女受教育情况。”深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说。


目前,深圳市63%的义务教育学位提供给非户籍学生,比例全国领先。作为移民城市,深圳较好地解决了非深户籍学生入学问题。



创新发展:激活未来新动能


开放包容是深圳的责任和担当,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在“包容试错、鼓励创新、奖励突破”的氛围中当教师,很需要科技含量。


学生无意中用磁铁教具把讲台上的台式电脑屏幕划出一道道彩虹痕迹。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头小学教师邓玉琳没有批评犯错的两个孩子,而是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两周后,两个孩子以《磁铁会影响电器工作的原理》为题目写出一篇研究文章。


邓玉琳相信,创新是人人具有的生命潜能,希望用创新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种。她带领团队培养出中国少年科学院33名小院士,指导学生完成研究论文1500余篇。


2019年度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结果中,全国评选出400余名小院士,有108名来自深圳。


福田区荔园教育集团创建了“问题解决虚拟研究所”,将教师培养成以科研精神解决教育难点问题的“数据玩家”,通过挖掘教学大数据“金矿”,将学生学业水平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运用数据辅助实现教学理念。


深圳市教育系统从创新教育入手,在传统的教育系统中打开一个缺口,推动整个教育生态环境重构。一个以城市创新为平台、以企业创新为龙头、以学校创新教育为基础、以构建阶梯式人才队伍体系为特征的创新体系,不断激活深圳发展新动能。



内容来源:新华社

作者:白瑜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发布厅推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本文链接:https://www.szxxw.com/xinxi/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