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深圳生活生活百科正文

牢牢把握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着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文化既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又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我国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其所涵养、传承、生发的农耕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思想智慧,维系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集体记忆,也镌刻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标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根脉,是维持乡村社会秩序有效运行的内在基础。可以说,乡村文化振兴,既是文明传承的必然选择,又是乡村发展的题中之义。

以产业的形式推动文化加快发展,是发挥文化“精神推动力”和“物质发展力”的有效途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是实现脱贫攻坚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的重大工程。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旨在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整体格局,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转型、可持续的独特作用,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意见》明确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美术产业、手工艺、数字文化、特色文化产业、文化和旅游融合八大领域,明晰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会聚各方人才的有效机制、加强项目建设和金融支持、统筹规划发展和资源保护利用的四项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行动指引。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要记得住乡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把乡愁变成独特的文化符号、饱含深情的“精神灯塔”,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表达,这是乡村振兴的“魂”之所在。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血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留得住青山绿水、风俗民情、传统节日,保护好古井老屋、小桥古树、民间文化等,从中汲取蕴含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历史智慧,结合实践要求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深入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更好地涵育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滋养深厚的家国情怀。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要引得进企业。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的主体,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广大乡村地区不乏优秀文化资源,但是普遍缺少将其产业化发展的有情怀、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我国6万项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都在乡村地区,很多乡村手艺人渴望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很多古老村落的村民也希望搭上乡村旅游发展的快车,但苦于不了解市场、不熟悉经营,一些生动的文化资源没能形成文化产业,乡村文化的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需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规划与政策,制定出台市场准入、资格认定、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完善差别税率、税金减免、先征后退、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激励措施,按照“一个文化产业、一套招引方案、一组骨干力量”的运作模式“精准招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要进一步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在立项审批、政府采购、投资核准、融资服务、土地使用、人才引进、资源分配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要树得起品牌。文化的推动需要品牌的塑造,文化品牌对于提升地方的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一次农业生产的调研中,一位村干部说:“我们不仅要养好牛羊,还要讲好它们的故事,用‘羊文化’为‘羊产业’赋能,用‘牛故事’为‘牛产业’增色。”他的话让人思考,讲好故事、打响品牌,才能为产品广开销路;讲好故事、擦亮招牌,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全力打造地方文化特色,有的已经取得了不少发展成果,但是整体上存在多而不优,大而不强的问题。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无论是鲜艳的“红色”,还是满眼的“绿色”,无论是浓郁的“古色”,还是厚重的“底色”,都要充分发挥文化铸魂作用,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活化与传承并行,盘活地方红色文化、历史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将文化中蕴含的历史记忆、集体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与文化产业充分融合、创新,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打造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乡土文化旅游品牌,将富有乡村特色的文化符号提炼出来、传播出去、推广开来,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故事,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的跨越,进而实现文化资源的“提现”。

展开全文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要留得住人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今,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显得更为紧迫,不少乡村出现了人才“引不进、用不好、留不住”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科普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在实践中,部分地方通过探索实施“乡创特派员”“农村职业经理人”“首席运营官”等制度,吸引和聚集社会人才投入乡村建设,带动科技、信息、创意、市场、金融等资源进入乡村。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要坚持引、育并重,把引进外来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结合起来,注重发挥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产业带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民间艺人等的领头作用,充分挖掘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特别是通过营造“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良环境,积极推行创新人才服务制度,从薪资待遇、岗位晋升、发展机遇等方面着手提升,吸引从事文化资本运营、文化经纪代理、文化旅游开发和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形成农民主体、企业推动和人才会聚的合力,共同做强做大产业发展大文章。

(作者系四川省宜宾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现挂职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

2022年12月4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牢牢把握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着力点》

牢牢把握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着力点

责编:陈晓悦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本文链接:https://www.szxxw.com/xinxi/18912.html